至于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,谁也不知道,但至少眼下他做到了。

    洛阳码头的秩序要比之前遇到的那些新兴港口城镇的秩序好太多,说的难听点,经验是一方面,官吏的能力又是另一方面。

    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洛阳码头的管理更好更有秩序,说明这里的官吏用心研究及时调整了。

    他准备回去问问这一片是谁在管理,要给予嘉奖。

    就这样在大街上走着,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人非常激动的看着他,然后远远的朝他鞠躬。

    文易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和别人行礼,左右看了看才确定是自己,顿时就明白被认出来了。

    赵正志也发现了情况,使了个眼色一名护卫走过去打听情况,不一会儿就带回一个消息:“此人名周政,乃此地的令正,东宁人。”

    原来是老唐人,众人的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。赵正志似乎也想起了这么个人,就说道:

    “我想起来了,确有此人。当年科举失利就去当了村官,管理的还是高句丽俘虏的村庄,因为管理的好得到升迁。”

    “后来扶南内附他又主动申请去了那边任职,工作也非常突出被接连提拔。后来被抽调到中原任职,没想到都成了洛阳的一名令正了。”

    令正相当于是坊正。

    嗯,古代大城市都会划分成许多坊,每个坊都会有坊正管理。后来唐国取消坊划分了区,就改名为令正。

    这个叫周政的能在东都洛阳当上令正,管理的还是码头,在考虑到他的出身,那真的不一般了。

    文易心中就更是高兴,招了招手把他叫过来。

    周政那叫一个兴奋,他自然认识皇帝,只可惜皇帝不认识他。但现在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帝的视线了,要是表现飞黄腾达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小心翼翼的走过来,知道皇帝微服私访也不敢表现太过,道:“末学后进周政拜见先生。”

    对他的机智文易很是满意,道:“嗯,不错。陪我走走,顺便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周政心中一喜,连忙道:“是。”

    文易也没有转弯抹角,道:“我沿途看过很多码头,管理都挺混乱的,就这里管理的最好,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
    周政心中乐开了花,连忙道:“也不全是臣……我的功劳,当年我在宁安港工作过,对港口码头管理有一定经验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这里的情况更复杂一些,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,仔细琢磨琢磨还是能找到不少规律。”

    文易点点头,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不过考虑到宁安港停靠的要么是水师战舰,要么是渔船,要么就是商务部的商船,更加便于管理。

    而眼前真是是各种各样的船都有,情况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,能借鉴的经验其实并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