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之,王淳之所到之处,除了那些作恶的人,可谓是一片安稳。

    去的时候他们轻车从简,回来的时候带着数万大军,行程自然变慢,更别提一路上的建设,就算要走,也得留下可信的人继续维持秩序才行。

    不仅有明面上的,还有暗中的人盯着,一旦留守在这里的人生了异心,王淳之那边就会迅速知道。

    而王淳之还没回到琅琊的时候,琅琊就已经开始流传起了琅琊王的事情。

    琅琊地界的百姓一听,简直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“王家堡主可真有本事啊,就是怎么突然就成了琅琊王了?”琅琊地界的百姓们高兴的同时也感到奇怪。

    而早就和族人互相通过气的王家堡内就是纯粹的热闹了。

    王若澜没有想到王淳之真的这么能干,这么早的就打出了旗号。

    老爷子高兴道,“不管咱们王家以后能不能成事,淳之这个琅琊王绝对能青史留名的。”

    怎么说呢,王若澜就是文人,他太清楚那些文人的秉性了,除非他的儿子能一直走到最后,要不然什么样的脏水他们都敢往败者的身上泼,想到这里,

    他就感到头疼。

    “不行,我不能坐以待毙,这就去召集足够的人手去写文章。”王若澜起身道,匆匆离去。

    写文章干什么?夸人啊。

    乱世之中,尽管文人的声音微弱,但是也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强。

    在王若澜的动作下,王淳之还没回来琅琊呢,名声就开始朝着山东各处扩散开来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在这落后的时代,这些消息是怎么扩散这么快的。

    王淳之口号喊的响亮,为人做事更是妥帖漂亮,再加上有心人宣传,很多人都知道了王淳之的‘仁义’,纷纷想着去投奔,哪怕去除掉了大部分的人,王淳之的军队仍旧如滚雪球一般,越来越壮观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某些人也动了。

    王家堡内,李平安第一次给老爷子透了底,李老爷子心里一惊,失态的打翻了自己手中的茶杯,豁然起身,不敢置信道,“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

    “千真万确。”李平安道。

    比起之前心里还会患得患失的他来说,现在的他已经沉稳了许多,毕竟多次一个人办妥事情,对这个少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磨砺。

    “如果琅琊王以后真的能兑现自己的承诺,那么你爷爷我绝对能把那些老伙计都拉进来。”李老爷子道,并没有坐下,他也坐不下去,而是一直来回走动极力缓解自己心中的震惊。

    王淳之承诺他得天下后可以让商人之子也能参加科举。

    这对他们这些有钱却不能得到名望的商人们简直就是天大的诱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