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款是纳河县G委会。

    碑文是孙建平亲手题写,交给吕主任审查无误之后上报到县里,经林县长斧正后刻在花岗岩石碑上的。

    “哥,你这小词儿整得挺硬啊!”钱慧珺和孙建平还特意跑来欣赏一下,看到丈夫的名字被铭刻在厚重的石碑上,钱慧珺开心得都要飞起来!

    这也算是“勒石记功,以传后世”了!

    “那必须的!”

    孙建平摸摸下巴,手抚着自己的名字,忍不住呲牙一笑。

    所谓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,等多少年后,子孙后代来到大坝上,仍然能看到我的名字!读到我写的碑文,了解我的功劳!

    青史留名!

    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!

    想想都美!

    “今天高兴,走,买点肉去,晚上炖肉吃!”

    孙建平一把抱起媳妇,把她托举到马背上,钱慧珺骑在高头大马上,看着已经成功蓄水,形成一个面积足有二十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,在明媚的太阳下泛着粼粼波光的水库,心情畅快无比!

    咕噜河虽然被拦腰截断,但是因为要保障下游村屯的正常用水和灌溉需求,所以水库截留一部分后,仍照旧通过泄水道往下游放水。

    水量虽然比先前少了一点,但仍然能够达到五百立方米每秒,在嫩江支流中已经算是比较水量比较大的了。

    “哥你不是说要在水库里面养鱼?”

    孙建平牵着马缰绳,两人漫步在大坝顶部的道路上,钱慧珺有些兴奋的指着水库叽叽喳喳,孙建平笑笑,“鱼是肯定要养的,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鱼苗从哪来?”

    “对了,你不是说还修了个什么鱼道?”

    “嗯,就在那边!”

    孙建平伸手一指,就在这座东西朝向的水库北面,专门留出一条宽一米左右的“U”型水道,这也是黄教授特意设计出来,给河里的鱼儿们溯流而上留下的“通道”。

    鱼道内部是一个个用水泥修成的隔板,将长长的鱼道分成无数个存满水的小池子,溯流而上的鱼儿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小池子一步步向上爬,最终回流到咕噜河上游去产卵繁殖。

    “走,去看看!”

    钱慧珺对水坝上的每一处设施都很感兴趣。

    鱼道里,远远就能看到有一群身呈棕红色的大马哈鱼正在奋力溯流而上,想要通过水库,回到大山深处的那口泉眼旁边,产卵孵化幼崽。

    “这些鱼真的会顺着鱼道往上爬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