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,就是要派遣官员代天子前去巡查灾区的具体情况,以免有人中饱私囊、假报政绩,实际上却使百姓流离失所、食不果腹。凤墨影又与右丞拟下了一份忠诚可靠、办事果决的官员接下了这巡查之职,让他们快马加鞭地即刻启程到灾区去。

    凤墨影甚至破例给予了他们直奏天子的权力,他们到灾区巡查的奏折无需经过一层层地审核上递,而是由快马直接送都宫中,直达她的手中。

    经过这一些事情下来,右丞青寞望向她的眼神是越来越欣慰,大有老怀安慰,不负先皇重托之感。

    凤墨影面上八风不动,心中直感汗颜。她待他的态度也是一日比一日的恭敬和善,毕竟这个老人是真正地关心着天下黎民,真正地为了这个国家鞠躬尽瘁,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发挥着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,忠贞地辅助着她这一个君王。

    这一天夜里,还出现了一件大事,喜事,便是西北的大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。连最后一个最顽强悍勇的苍术族都已败下了阵来,汗王亲自上书表示愿意归顺,如此一来西北的版图就彻底归纳入了凤曦国的囊中,进一步扩大了领土的范围。

    然而,这也是一件让人担忧的事情,打了如此漂亮一个大胜战的人是镇国侯府的沈家人。

    他们不仅身袭侯爵,还是门阀大户,手中又掌控着凤曦国中绝大半分的兵权,这一战所带来的荣耀将会使他们沈家更上一层楼。往后在朝堂中的决议,就绝不可能饶得过沈家的人了。

    凤墨影皱褶眉头地看着这一张战报,心中喜忧参半。

    不知道这沈家的人政治意向是什么?前几次的交锋,他们都选取了较为隐忍的态度,特别是出了凤羽影那一档子事后,他们更为了避嫌,这次江北赈灾的事都明显地朝凤墨影这位君主退让着。

    但他们愈是这样,愈是让凤墨影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青夜离自将捷报递给她后,见她就一直保持着这个持报的姿势,不由提醒道:“沈侯爷不日便将班师回朝,不知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凤墨影心神一凛,扬了扬手中的奏报,转首问道:“夜离,若届时沈侯欲率军入城谁能抵挡得住?若要让他留军城外,谁又敢前往规劝而确能凑效?”

    青夜离也不由一时间默然无语,沈家人从文从武,皆在朝中多有建树。镇国侯沈岳在军中威望极高,其弟沈海在文臣中亦是振臂一呼,半个朝堂也要响应的人物,如今挟胜而归,若要率领凯旋之军入城听封,谁又能违势而止?

    这庞然大军,只要有三分一进得了城,都会对上京的兵力造成绝对的威胁,届时若是生了二心,有了欺主之意,谁又有能力直撄其锋,制衡于他?

    容白虽亦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,可是比起辈分以及军中的资历,又岂可与两朝元老、常胜将军之称的镇国侯府沈岳相提并论?更何况,京中兵力本就不足以对抗沈家大军,遑论,京中还不是全部的军事力量都能听从陛下的调度。

    凤墨影见他也是一时怔住,显然心中的忧虑与自己所想的相同,不由轻叹了一口气,安慰道:“从西北行军归来,大抵也要半个月的时间,幸好此事也不急在一时。”

    青夜离纵观朝中情形之严峻,知道她此乃宽慰之语。他此刻却也只好点头,继续转头回去看手中的奏本了。

    心中思索着,他忽然说道:“陛下,兴许可请沐王前往当这一回说客?”

    凤墨影略抬眸瞧向他,眼中带起了一丝疑惑。沐王?斐玉晏和沈岳的辈分相差了好大一截,而且沐王府如今只有世袭的爵位,在朝中并没有实权,沈岳又凭什么愿意理会他的劝诫?

    青夜离看明白了她眼中的意思,眉头微微一挑,却是不动声色地提醒道:“陛下,可还曾记得当年之事?沐王的祖父曾对镇国侯府的老侯爷在沙场之上有过救命之恩,老侯爷在世之时,也曾不止一次当着先帝与群臣的面告诫沈家后人,得人点滴之恩,当以涌泉相报。如今沐王府只得斐玉晏一人,沈家人一直对他礼让三分,沈岳也绝不会轻易违背了老侯爷当年的告诫之言,而让别人为之诟病。”

    这是要让斐玉晏去挟恩相胁?

    斐玉晏能去干这事吗?他一副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状态,会为了她这个陛下去打破和沈家人的情谊。消磨了自己的人情,成全了她的思虑?

    青夜离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了为难之色,便正色说道:“臣可以前往沐王府,为陛下一探其心意?”

    凤墨影盯住他看了半息,最后点了点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