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拿这次会试来说,早在半个月之前,一份关键字已经流出,严党要照顾的人都得到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们也清楚,不能把事情弄得太过分,因此这些关系户多半都放在了百名开外,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

    但是严党也不都是饭桶,比如今科五大状元的热门人选之中,除了唐毅,徐渭,诸大授和陶大临之外,还有一位江西籍的,此人名叫金达,字德孚,今年已经五十一岁。

    别看他的年纪大了,但是文章老道,雄伟典丽,很受士林推崇。

    光靠着这点文采,还拿不到会元,金达不但是严嵩的同乡,出身富商之家,三代人经营有道,家底儿丰厚。更传说金家在十年前就巴结上了严嵩,严阁老将大笔的财产交给金家打理,每年光是利润就有几十万两。

    抛开流言蜚语,金达本人的才华就非常不错。阅卷的最后一天,副主考尹台正和其他阅卷官在研究谁是会元的时候,主考李本拿出了一篇文章,放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
    “你们要是没有意见,此人就是今科的会元。”李本淡淡说着,语气却不容置疑,这也是他和严嵩学的一招,很可惜李本没有人家严嵩的无上威望,副主考尹台就不大买他的账。

    接过文章,尹台从头到尾,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今科的考题出自《论语》,“百姓足君孰与不足”,这是标准的儒家经济学,老百姓富足了,国家也就富裕了,老百姓如何才能富足呢,就要减少苛捐杂税,防止横征暴敛,与民休息……

    这一篇文章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,写的堂堂正正,四平八稳。字里行间,都透露出对经义的强大把握,无论用词还是用典都无可挑剔,浑然天成,无懈可击。

    李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,他既然敢推荐这篇文章,就不怕有人议论。尹台和其他人看了半晌,有人就频频点头。

    “主考大人果然慧眼识人,如此文章不能做会元,还有谁配得上会元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跟着拍马屁,说什么主考大人英明睿智,唯独尹台,他眉头深锁,嘴角轻轻翘起。

    “李阁老,下官斗胆请教一事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那么客气,直说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,下官想问您朝廷举办科举所为者何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为国选才。”

    “李阁老高见。”尹台笑道:“正因为是为国举才,会试举子的文章不能光凭着文法立意就决定高低。”

    李本轻笑了一声,“尹大人,那你说该如何评判文章好坏呢?”

    “很简单,就要看圣意如何,陛下出此题目,所为者是问策天下,寻求理财之道。”尹台看了看众人,笑道:“去岁朝廷亏空巨大,各项开支捉襟见肘,在场诸位也都被拖欠了俸禄吧?我想问问诸位,按照这篇文章,能不能把朝廷亏空弥补上?”

    这一问,还真把李本给问住了。

    他光想着文章本身,竟然忘了圣训,这篇文章虽然老道,但是观念陈旧,没有一点新东西。

    好在他也是老油条,满不在乎一笑:“尹大人,你说的不错,可是会试的举子再天纵之才,也都缺少实务经验,又能提出什么合理意见?你的要求未免也太高了?”

    “不高,下官这里就有一篇文章,正好解决问题。”